錯過了臍帶血儲存 別再錯過您的周邊血
造血幹細胞三大來源

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周邊血液中有微量之造血幹細胞,只是數量不足以提供病患移植所需之造血幹細胞數量。如果透過連續幾天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 Filgrastim, 簡稱G-CSF) ,就可以將骨髓內之造血幹細胞驅動(mobilization)至人體周邊血液中,此時再經由血液分離的技術,就可取得所需之造血幹細胞。
何為白血球生長激素?
白血球生長激素是一種造血幹細胞生長因子,能增加從造血幹細胞釋放到血管內的數量,以便透過血液分離的程序收集。白血球生長激素已普遍應用於很多的病患,如癌症病患接受化學治療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使用白血球生長激素增加其白血球數目。白血球生長激素用於像您一樣之健康捐贈者以驅趕造血幹細胞至周邊血,已在多數先進國家廣泛進行,我國衛生主管機關行政院衛生署則已核定常規使用。全球截至目前為止,中短期(約20年)的資料顯示白血球生長激素注射對健康人未發現有不良影響,這包括是否會增加捐贈者癌症發生率或早期骨髓再生衰竭。
資料來源:http://btcscc.tzuchi.com.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09&lang=tw
不可不知的周邊血
一、世界幹細胞移植案例數中,周邊血數量已超越骨髓與臍帶血,是極重要的醫療資源。

資料來源:https://bethematchclinical.org/transplant-therapy-and-donor-matching/cell-sources/
二、自體周邊血移植應用在台灣已合法化,不論在地和國際都早已成為趨勢。
衛福部公告之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適應症
► 慢性缺血腦中風
► 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惡性腫瘤
► 嚴重下肢缺血症
三、周邊血除了需事先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數日,採集過程就像捐血一樣,不須麻醉;安全低風險。
O 不須穿刺骨頭抽髓
O 不須麻醉
O 恢復期短
O 副作用小(註)
四、把握黃金關鍵期 提早儲存健康細胞
年齡與幹細胞的含量變化
初生嬰兒體內幹細胞含量最為豐富,但隨年齡增加,幹細胞數量將不斷減少。把握年輕時的自己最好的狀態儲存最健康的細胞。

※期刊論文參考:Tokiko Nagamura-Inoue, Haiping He. Human mesenchymal stemcells -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ive.World J Stem Cells. 2014 Apr 26; 6(2):195–202 Grabowski G, Robertson RN. Bone allograft with mesenchymal stem cell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ard Tissue 2013 Mar 22;2(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