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細胞-相關新聞
聯合晚報 108.1.3
經濟日報 107.1.19
業界指出,這是台廠切入CAR-T治療領域以來,繼育世博、震泰之後,第二次有兩家公司攜手合作,顯示出CAR-T熱度持續升溫,台廠在此領域也逐漸形成聚落。CAR-T屬於免疫療法一環,對治療血癌、淋巴癌有高治癒率,在國際生醫業異軍突起。抗體開發、細胞培養是CAR-T療法關鍵,醣聯長於抗體篩選、尖端醫擅長細胞培養。
中國時報 107.10.2
今年的獲獎者「創立了癌症療法的一個全新理念」,「透過激發我們免疫系統內在的能力來攻擊腫瘤細胞」,他們的發現是「我們在與癌症戰鬥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艾利森(69歲)與本庶佑(76歲)同為發現「癌症免疫療法」的重大推手,他們找到T細胞抑制因子(CTLA-4、PD-1),讓自體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而進一步研發出來的抗癌藥,更帶給了全球癌症患者治療新契機,例如成功讓惡性甚高的黑色素癌患者,有機會獲得長期存活。
聯合報 107.9.5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細胞治療需以安全性為要,或安全性相對能得到證明才能開放。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開放的細胞治療均採自體細胞,安全性高,且技術均被證實可預期療效。不過,公告與原預告版本不盡相同,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適應症除了實體癌末期,也開放第一到第三期治療無效者適用。
工商時報 107.1.25
免疫細胞治療在許多先進國家已累積多年的臨床經驗,而台灣近年來開放附屬條款同意癌症末期患者可進行免疫細胞治療,在有限的條件限制下,目前已合法進行相關試驗。站在人道與學術的立場,希望免疫細胞療法能有持續性的進展,為癌症病患帶來新的治療方式,也給醫生面對治療末期癌症病人時,多一項治療利器。
經濟日報 107.2.26
這種新方式只需「局部、單次、低劑量」的投以免疫檢查點藥物,即可治癒多種不同類型的小鼠腫瘤,更成功讓小鼠對腫瘤產生全身性的免疫治療效果。鑑於此療法在動物實驗取得的驚人成效,史丹佛大學目前已著手進行臨床試驗準備,預計前期將招收15位淋巴癌病患進行人體實驗,並視實驗進展再擴及到其他腫瘤治療。
自由時報 107.4.18
美國紐約大學波爾瑪特癌症中心胸腔腫瘤內科主任甘蒂(Leena Gandhi)的研究團隊,十六日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度會議上發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吉舒達(Keytruda)」第三階段臨床試驗報告,顯示肺癌晚期患者進行傳統化學治療時,若搭配施打吉舒達,存活時間比只進行化療的肺癌病患可多出近一倍。
自由時報 107.8.5
在細胞治療方面,則有抗老回春話題。其中,因衛福部近期開放六大細胞治療項目中,應用領域從癌症治療,傷口修復、神經修補到醫美應用均屬之,投入相關應用的公司包括訊聯、尖端醫、宣捷、生寶、永生、再生緣、三顧、鑫品等,都有機會搶食有關商機。
蘋果日報 106.9.1
此次獲准上市的是採「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療法,不是藥丸或會減弱病患身體自然防禦能力的化療,而是利用病患自己免疫細胞,特製變為個人抗癌活藥。治療團隊先從病患血液中採集T細胞,經實驗室進行基因重組後,便能對抗白血病的癌細胞。
工商時報 106.10.20
FDA批准風箏製藥公司(Kite Pharma)研發的Yescarta療法,該療法與拔得頭籌的諾華Kymriah療法採相同的技術,都是從病人血液過濾出T細胞進行基因工程改造,這些改造後的T細胞成了能夠辨識並攻擊癌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經實驗室百萬倍複製後注入患者體內。
自由時報 107.7.5
趙坤山表示,今年權威期刊《刺胳針》刊出晚期肺癌研究,接受免疫療法者比只用放療者的平均存活時間5.3個月,可延長到11.6個月,病情也更穩定。